
一、乡局级后备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选拔机制不尽完善。一是在后备干部的资格准入上,还没有和《公务员法》的规定配套起来。二是在后备干部的人选推荐上,还没有完全公开透明,还存在“从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于是,有一部分后备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心思不再放在积极搞好本职工作上,而是花在“密切联系领导”、经营人际关系上。他们苦心结交左右,处处讨好领导,时时关心自己,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提拔的机会。三是在后备干部的最后确定上,还没有做到真正公平公正。重视和采纳单位班子集体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意见的时候比较多。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使后备干部队伍与领导班子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互补性、合理性不够强。
2、培养平台拓展不多。这部分后备干部朝气蓬勃,踌躇满志,干劲十足。进入后备干部序列后,他们想大干事业、大显才华,进一步引起领导和组织上的注意与重视。但是除以党校为主的培训方式外,目前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式与途径还比较单一。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后备干部选派到重要领导岗位或艰苦环境进行锻炼的工作措施不多,影响了后备干部通过实践锻炼增长才干、走向成熟的步伐。
3、备用结合时有脱节。一部分后备干部由于职数限制、任职条件限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年一直是备而不用,而跟自己一样条件甚至是不如自己的干部都提拔重用了,因此而感到自己提拔无望,对组织表现出不信任。备用脱节的情况极大地打消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4、宏观管理有待加强。组织部门的宏观管理有重选拔培养轻管理使用的倾向。没有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干部潜力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1、拓宽选人视野,创新选拔方式。组织部门要按照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对班子的结构状况进行分析梳理,确定班子需要配备的年轻干部数量以及非党、女干部的比例和文化专业结构等。要打破地域、部门界限,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三种方式,把后备干部选配工作完全置于“阳光操作”之下。要积极探索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年轻干部通过公选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
2、拓展培养平台,加强能力建设。对于长期处在基层一线的后备干部,应侧重于横向轮岗锻炼或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对于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应选派到乡镇、企事业单位任职或挂职,放到基层加强锻炼;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后备干部,可进行交流或轮岗锻炼;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而又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经验的后备干部,要派到环境艰苦、情况复杂、矛盾较多的地方或安排到更重要岗位上锻炼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为年轻干部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拓展其工作领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3、健全淘汰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明确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标准和条件,建立运行科学、进出通畅的优胜劣汰机制。每2~3年要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补充一次,既保持一定的常数和合理的结构,有时也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要抓好考核考察,注重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年轻后备干部。要开展定期谈话。各单位主要领导要根据组织部门考核考察的反馈结果,定期与后备干部谈工作、谈思想、提要求。要完善档案管理,规范后备干部管理档案的申报、审批和登记材料,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微机化动态管理。
4、健全用人机制,抓好备用结合。在后备干部备用结合上,要坚持提拔任用干部,优先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及时合理使用是后备干部。
第二篇: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2014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014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 ……此处隐藏29499个字……昌五镇12个村45名后备干部在村级任职的只有10名,其余的都是普通农民。xxx9个村的后备干部,近5年担任村级主要领导职务的只有3名。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真正放在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加强,责任制落的不实,领导过问少,缺少专项、具体、有针对性地工作规划和推进措施,工作随意性比较大。
二是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视野不宽,标准不高。个别乡村党组织没有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不能严格履行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的基本程序,还存在“少数人选人、选少数人”的问题。从调查情况看,一些乡镇在选拔后备干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所确定的后备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尽合理。有一个村确定的4名后备干部,1名是初中文化,3名是小学文化。
三是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手段乏力,质效不高。多数乡村党组织在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素质上,还仅限于吸收他们参加一些党组织会议和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统一系统有计划的培训,缺乏有组织的学历教育,缺乏有针对性地实践锻炼,尤其是缺乏给村级后备干部提供适当的岗位进行锻炼提高,许多后备干部处于“自然成长”的状态,导致后备多年,进步缓慢。由于缺乏实际岗位锻炼,后备干部和群众接触的比较少,在当前实行选举制的情况下,有许多后备干部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很难通过选举进入“两委”班子。
四是村级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难以凝聚人才。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村集体收入相对减少,村干部的待遇报酬有所下降,造成了现职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少数有“撂挑子”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备干部的进取心,使后备干部“望岗却步”。在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作难度比较大的村,后备干部更加难选,尤其是一些符合条件的致富能手不愿做后备干部。
五是现有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后备源头不足。我们调查走访的21个村,党员的平均年龄大多数在50岁左右,一些村想选一个年纪较轻、素质较高的支委都很难。同时,从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实际情况看,很多青年农民对党的认识淡薄,主动要求入党的比较少,导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数量不足,影响了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在发展党员上,还有个别村的党支部书记存有私心,怕发展高素质的党员取代自己,不愿发展新党员。我们走访的一个村,原党支部书记在任24年,只发展了4名党员。
三、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当前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配套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村级干部素质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新一轮三年素质升级规划中,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落实具体的工作措施,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公开推荐选拔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管理考核制度、乡村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在具体运行上,坚持经常性地督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保证工作的健康运行。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学历教育上,建议尽快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专项基金,实行个人为主、县乡财政为辅的经费承担方式,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要和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搞好合作,争取他们到各县(市、区)所在地进行联合办学,以扩大教育培训面。在系统培训上,各县(市、区)要改变过去以上级部门调训为主的做法,组织师资力量,深入到乡镇,村屯进行普训和轮训,还可以把一些土专家和各业大王、能手请上讲坛现身说教,义务为群众服务,最大限度地节省培训经费。同时,积极提倡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经常性培训,减轻基层经费承担压力,避免重复培训、应付培训。同时,对于集中培训,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审批、统一场所、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质量评估的办法,提升培训质量。
3、进一步放宽选人视野,多渠道充实调整优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一是采取群众推荐、组织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把村级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打破求稳怕乱、求全责备的用人观念,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提倡选用能把经济发展上去的能人、强人、富人。二是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乡镇党委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档案,对乡村内的后备人才要统筹考虑,科学使用,做到后备人才区域内共享。三是大力实施“扩源”工程。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发展青年农民入党作为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党组织的积极教育引导,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团员队伍素质,并通过选优推优,壮大党员队伍。积极探索大中专毕业生到村级任职的途径和办法。
4、完善创新实践载体,提高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质效。要通过组建党员服务区,创办致富联合体、农民股份合作公司、各类产业协会等形式,提高村级后备干部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在村级后备干部领办、创办各类产业示范项目上,应当实行紧逼加压的办法,从现在开始,两年内没有真正创办、领办产业示范项目的,原则上应当调出后备干部队伍。大力推进“双培”工程,坚持把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同培养选拔农村后备干部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在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把党员、后备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机关、乡镇企业挂职锻炼,或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外埠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5、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村级后备干部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要继续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推荐、考核、调整,把不称职的调整出去,把优秀人才补充进来。二是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任职管理。支持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参加村“两委”班子的选举、村民代表的选举、村屯党小组长的选举,或其他村级组织的选举,通过选举或上级组织任命,让村级后备干部担任一定的职务,以便更好地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同时,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使用力度,要把是否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作为选拔使用村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采取届中充实、换届改选配备、临时工作重用等方式,使近期成熟的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尽快走上领导岗位。三是对村级后备干部发展产业示范项目要给予资金、项目上的倾斜。村级党组织要帮助村级后备干部协调解决好发展产业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帮助制定好规划、选择好项目,在更好地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的同时,增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吸引力。
linda小编推荐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浅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认真做好县局级后备干部调整工作的通知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