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1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课前思考:
《“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分类的结果,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但结果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扣子教具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小熊一家去郊游,走啊走啊遇见了一座大城堡。“哐哐哐,有人吗?”漂亮的大城堡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却又一桌子丰盛的食物。“看起来好好吃啊,好像是特意为了我们准备的。”大家都走饿了,就开始吃了起来。这时候,进来了一只怪物,哦不,是两只、三只,一共有20只怪物。这些怪物说“哼,是你们动了我们的食物吗?我们的派对都被你们搞砸了,赶紧把他们都绑起来扔出去!不对,先让他们尝尝木棒的厉害!”这时候,一个小个子怪物走到了前面,“我们还是玩猜谜游戏吧!猜一猜谁是这个城堡的主人?只有五次机会”怪物们吵吵嚷嚷地说:“好啊好啊,听起来很有趣,如果猜不出来还能罚他们。”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熊的家人,你会怎么提这五个问题来猜谁是城堡的主人呢?
生:1.可能是提出建议的这个怪物?
2.可能是个子最高的那个怪物等。
师:同学们都是按照外貌等一个一个猜的。有5次机会,但是有20个怪物,万一这样猜下去,5个问题内无法找到真正的主人怎么办?今天,你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分扣子》,通过今天学习分类,看看能不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师:第一个活动,拿出一号口袋,先不动。【表扬动作快,守纪律的孩子】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分类?每种分发还能继续往下分吗?音量最小,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听懂了吗?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出示板贴。
师:数三声请全班同学坐好,【及时表扬】老师在黑板上也准备了扣子,可以拿下来换位置,请你到前面来分一分。两个人一起,边分边说。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他们把扣子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生:按形状分成了圆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数量分成了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还能继续分。继续按照扣眼数(或形状)。
师:最后经过了几次分类,分成了几类?
生:经过两次,分成了四类。
师: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分的?【ppt展示,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
生:按照形状分――再按照扣眼数分。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还有其他的方法?谁能来讲讲别的方法?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第一次按扣眼数分,分成两类,然后把两个扣眼的继续分成圆形和方形。四个扣眼的继续分成圆形和方形,先按照扣眼数――再按照形状。【ppt展示】
师:观察一下,同样的扣子,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类的顺序颠倒了。
师:那分类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ppt展示两次分类的结果】
生:分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大家不仅动脑筋快,看看大家手上快不快。把这些小扣子,快速的装回一号口袋,两个人合作会更快。【及时表扬两人合作完成并坐好的学生】
2、活动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活动,谁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
师:大家看,他们第一次是按什么分成的两类?
生:颜色。
师:我们先看红色,红色扣子还能继续分吗?快看他们第二次把红色继续分,按什么分的?
生:按形状分的。
师:白色的有形状问题吗?
生:没有。都是圆形。
师:那么继续看红色部分,还能继续分吗?按什么分?
生:可以按扣眼数分。
师:那白色还可以按照扣眼数继续吗?
生:可以,并且动手分一分。
师:老师看大家那么积极,是不是还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颜色――形状――扣眼数,最后分成6类。
师:颜色分完之后,如果不按形状分,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状。
师:那么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师:第1,2种方法我们看到了,其他4种方法,你们都能想到吗?看着其中一种方法,在脑子里想一下。这6种方法分完之后,想一想,分得的结果会怎样?
生:分的结果都一样。
师:对,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按照这三个特点来分类的,只是顺序不同。下面,两人一组,把扣子放回2号口袋并坐好。【及时表扬纪律好的小组】
师:通过刚才两次分扣子的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请翻开书,填写自我评价表。填完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给对方一点鼓励或者提醒。【小组活动中我们也要互相帮忙,互相提醒】通过今天学习的分类知识,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熊一家解决刚才的难题。
三、巩固练习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个问题:“城堡的主人是不是头上有角啊?”“对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个问题,把怪物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头上有角的),一类是(头上没有角的)。怪物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光知道这个怎么能猜得出来?”那倒是,这样头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会观察,看完了头上,接着观察脸。他问道:“城堡的主人脸上有胡子吗?”“不,没有胡子。”怪物们又开始吵吵了,“光知道这个能猜出主人吗?”熊弟弟两个问题问完,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的怪物有9只,又变少了。
第三个问题,小熊弟弟问:“城堡的主人是花花绿绿的,还是一个颜色的?”怪 ……此处隐藏37476个字……学生猜出是钟表后,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用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看到了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了。
学生乙:我看到了墙上有作息时间表,还有……
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你知道这个小朋友什么时候起床?(早上)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甲:我看到大公鸡在叫。
学生乙:我看到……
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几时半
(一)观察钟面
师:互相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略。
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钟表。
用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甲:它们的形状不同,样式不同……
学生乙:有的钟表有12个数,有的没有。
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什么?(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放大显示一个钟:师介绍时针、分针后,学生进行拨针小比赛。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显示77页例1的三个钟面,放大显示7时钟面。
师:看看这个钟面的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板书:看分针、时针。)
学生:这个钟面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师:议一议这个钟面表示多少时间。(板书:议。)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
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这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师:看看早上7时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起床)想想(板书: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学生甲:我在起床。
学生乙:我开始上学了。学生丙:我开始……
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学生甲:我爸爸在洗脸、刷牙。
学生乙:我奶奶在……
师:如果没有钟表告诉你是早上7时,你怎样判断大约是早上7时了呢?
学生甲:如果我听到公鸡叫,天也亮了,我想可能7时了。
学生乙:如果我看见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会觉得大约是7时了。……
师:这样学会用周围的环境来判断时间,小朋友们每天都能准时上学了。
2.认识12时、4时
用显示12时、4时的钟面。
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你会认整时了吗?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组织汇报。
学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对吗?(对)师也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整时?它们的分针指在哪里,时针又指在哪里?
请学生说一说,并在钟面模型上拨一拨。
(三)认识几时半
显示9时钟面。
师:这是几时?(9时)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显示: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9与10之间)这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分针转到6,时针转到了9与10之间。
师:现在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还是整时吗?(不是)像这样的钟面还有两个。(显示3时半、8时半的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用我们刚才认识整时的方法
篇3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一第1—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促进数感的发展,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53+7=64+9=73+8=
57+4=6+29=29+7=92+8=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十一第2题。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
(1)出示第4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练习十一第5题。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5、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6、练习十一第7题
请多个学生提问题并解决
三、作业布置
1、《练习册》练习十一(1)。
2、比一比,算一算。
(1)45+3=3+52=6+40=
45+5=8+52=6+44=
45+8=9+52=6+49=
49+3=52+6=4+68=
49+30=52+9=4+66=
(2)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635373)8+63(716172)
95+5(9990100)75+9(847485)
(3)直接写出得数。
2+89=55+5=92+8=
57+40=6+29=64+9=
29+7=30+70=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