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多篇】

时间:2025-07-14 07:10:49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多篇】(全文共6118字)

[说明]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

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

一、“开元盛世”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3、根据13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5—16页的课文,按16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07年)

【板书设计】

一、“开元盛世”

措施:①任用名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

⑵手工业:

⑶商业:

三、唐朝的衰亡

七年级历史教案 篇二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学校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健康上网的益处。

(2)通过活动与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比较发现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实地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感悟社区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珍惜学习的机会,增强健康上网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加深对学习的意义的认识,更为关注社区生活。

教学难点:学校学习生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突破:通过活动体现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感悟,避免单纯说教,引起学生反感。

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教学准备

下载校园中学生、第九城市的网页,准备关于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利弊讨论的相关资料,组织好学生课前对所在社区的名称、公共设施、服务等的调查。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家庭这个舞台场景对我们的影响。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发表了对家庭生活的独到见解,还有同学非常坦诚地将自己家庭中的故事与大家分享。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对每一位同学的家庭情况进行一一探讨。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里能够对我们上节课探讨的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思索,针对自己家庭的情况,提出对美满家庭生活的希望与构想,并列出自己家中不利于自己学习成长的因素,列出给父母的有关搞好家庭生活的合理建议,尝试与家人一起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家庭成员守则。

【承转】在我们的生活舞台场景中,除了家庭以外还有一个场景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就是学校。当我们成长到适学年龄后,父母把我们送到这里,我们在这里遇到了许多同龄的同学,遇到了老师,这个场景中的人物比家庭场景中多了许多。这个场景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呢?

(新课教学)

【活动】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中间画一条竖线,竖线左上角写上“收获”,右上角写上“失去”,竖线上方写上“我来学校上学”。──思考一下我们在学校上学的得失。

我来学校上学

收获 失去

1、1.

2、2.

【提问】请同学填好后,分别说一下你来到学校上学的得与失。

【归纳】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看到尽管大家提到来学校上学我们会失去一定的自由,要受管制,要承受考试的压力,但多数同学也肯定了在学校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交到了许多朋友,得到了许多表现自己优势、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使自己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所以,虽然学校与家庭场景大不相同,在这里也许我们无法像在家里那样自由自在、我行我素,但正是这种规范、这种培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收获得更多,对我们的成长同样是必要和重要的。

【板书】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承转】除了家庭与学校,社区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景,有时我们可能忽略了它,对它也关注甚少。其实它对我们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作为社区舞台上的人物──居民,应该关心自己所处的场景,并担负起居民的责任。

【板书】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 ……此处隐藏986个字……性。

葛优是大家都喜欢的演员,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出演过《卡拉是条狗》、《甲方乙方》、《大腕》等。(可以借影片《惊涛骇浪》来讨论演员为演好角色进行学习的问题。)

评论出色演员的标准是什么?──演技高超,演什么像什么。

作为社会大舞台中的演员,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成员,是不是也应该演什么像什么。

【提问】好演员是天生的吗?如何才能成为好演员?

好演员不是天生的,是要经过学习和训练的,影视圈中的合格演员是这样,生活中合格的社会角色也需要学习和训练。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上学,从学生角色做起,为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打基础。

【板书】人通过努力学习和训练才能扮演好自己这些不同的角色

【叙述】补充讨论:请同学们再看图6-30各种各类的学校。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各地区生活和经济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学生角色,出现的舞台却不同。有的人出现在宽敞、明亮、拥有现代化教具的教室中,有的人出现在条件简陋的教室中,有的人连教室也没有,处于流动状态中。尽管他们所穿的衣服各异、所走的路不同,他们却都背着书包,努力地扮演着自己的学生角色。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一丝不苟──激发学生珍视良好学习机会。

引导学生认识到:主动、认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为未来做铺垫。

【提问】刚才大家所填写的角色里,哪些是我们将要扮演的?

【提问】当你有很多角色想要扮演,而又分身乏术会怎么办呢?

作为大千社会的成员,我们都希望自己多扮演几个角色,出现在更多的场景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可能同时扮演许多角色,尽管这些角色也是你十分想扮演的。这时,我们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意义的角色来扮演(如同演员选剧本一样)。

【提问】我们将要扮演的角色能否都由自己来选择?当父母、老师替我们做出的选择与我们自身的选择发生矛盾时大家怎么办呢?

选择不一致时,应与父母及时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板书】学会选择角色

(课堂小结)

【总结】在社会舞台的不同生活场景中,我们曾经、正在、将要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有些角色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社会规定的,有些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无论哪种角色,都意味着在相应生活场景中的责任、义务。在我们承担、选择了角色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成为生活舞台的生活场景中的合格成员。由于有些角色具有可选择性,并非必然承担,我们就要通过对自己正确、全面的了解,通过对角色意义的深入了解,慎重选择,选择之后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问题研讨

本课教学内容为社会舞台上的不同角色。在谈及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具有不同的角色,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可以选择的时候,教师要将重心放在角色的可选择性上,增强学生对人生状态的可控制感,从而增强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

在讲述学会选择角色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比较重要,这样会使学生对角色选择的重要性产生比较感性的认识,避免空洞感。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要求

1.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2.说明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知道教皇国的由来,以及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

3.通过分析有关资料,描述欧洲封建庄园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农奴的地位,了解城市的兴起、行会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概况。

二、结构分析

本课是“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是第一单元“西方古典文明”的延续。时间上是“中世纪”,区域上是“西欧”。

“西欧封建国家”介绍三个内容西欧封建国家的由来;二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特点;三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在农村和城市的不同表现。

“西欧封建国家的由来”,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日耳曼人国家的兴起开始介绍,然后将内容自然引至法兰克王国。以法兰克王国为典型,其内容包括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发展和分裂。英国以阅读卡引出。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特点”,以法兰克王国为典型,勾勒出欧洲封建社会形成的概况,封建化的过程即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在农村和城市有不同表现。农村是庄园经济,着重介绍了欧洲中世纪封建庄园的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特点,以及农奴的生活和地位。城市,讲述了欧洲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手工业行会的产生及其作用,市民阶层产生。

“基督教文明对西欧的影响”,介绍了基督教得以在西欧延续的原因、教皇国的由来、什一税,以及基督教对中古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巨大作用。

考虑到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了多幅典型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有的图片还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活泼有趣。这些图片不仅大大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训练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建议

由于本课内容涉及欧洲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因此,教学评价应避免以学生知识记忆的多少、概念掌握的准确与否为唯一标准,而应注重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是否能对课本给出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提炼出有效信息;能否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善于与同学交流以及尊重并吸收他人有益的思想观点等。教师可根据上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学生学习

2.讨论式学习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Powerpoint制作等。

六、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1课时。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教权和王权的结合

八、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提问】猜猜他是谁?(展示扑克牌红桃K)

预设:他是西欧封建国家国王查理大帝(Charlemagne)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叙述】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封建时代的西欧大地,教堂与庄园星罗棋布,到处回响着教堂沉闷的钟声,到处可见基督教的十字架。除了教士之外,人们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曾经充满生机的西欧为什么会步入愚昧与黑暗的时代?

【提问】西欧封建社会存在的时间?又称为什么?

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又叫作“中世纪”。

【背景叙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建立者丕平之子,在他执政的46年间(768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多篇】范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多篇】(全文共611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