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如下是漂亮的编辑给大伙儿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9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篇一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展示信息。 教学准备 1、朗读课文三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用查字典或上网的方式理解这些词。 2、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质疑,并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的 方式解决。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书籍和网页提供:《十万个为什么》《新十万个为什么》《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中国的河流》《中国地理知识》《黄河长江》《黄河资源网》《黄河资料网》《初中地理教材》
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师:好!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
师:对!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市?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
生: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板书)
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
生: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板书)
生:我们在治理黄河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围绕这几个大问题。在黑板上一一罗列,一一解决,思路清晰。)
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
1、探究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
师:好!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
1、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师:这几句话,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1:我认为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 生2:我认为用热爱、赞美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自豪、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就请你们结合资料来谈一谈。(在交流资料环节,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局面。只有极个别活跃的学生愿意主动交流,其余学生要么不敢交流,要么没准备好,只能照读。今后可以转变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自己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1:我是从《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到的:“据书本记载,上古时期的黄河流域被繁茂的森林草原所覆盖,昔日的黄土高原也是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河水清澈,为各种动植物的滋生繁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西周时期,这里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高达53%”。这些资料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2:我是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里查到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3:我从《黄河资源网》里找到:“我国古都咸阳长安(现在的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北京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有3亿多亩肥沃耕地,黄河用自己乳汗哺充分了中华民族。”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师: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板书:摇篮)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1: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生2: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 ……此处隐藏16618个字……)
板书: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板书: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板书:治理
【板书设计 】
【小资料】
黄河
我国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自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有洮河、湟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等支流。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高原峡谷,水流较清;河口至河南省孟津为中游,穿行黄土高坡,含沙量增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汛期洪水暴涨,解放前经常泛滥,历史较大改道有26次。1938年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大堤,造成人为改道,使豫东、皖北、苏北部分地区成为“黄泛区”,受灾人口达1250万。解放后在上、中游除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外,先后兴建了三门峡、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刘家峡水电站等;在下游修建、加固了1800公里的河堤,修建了人民胜利渠等工程,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综合利用黄河水利资源。从
1949年以来曾受洪水多次威胁,但都未成灾。沿河重要城市有兰州、包头、郑州、济南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篇九【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对黄河了解多少?
2、看来,孩子们对黄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课文,它对黄河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介绍。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设计理念】
在和谐谈话中了解黄河,激起学生学习欲望。通过质疑也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新词。
2、认读生字、新词
亩 祸河 乃至 侵蚀 开垦 经营 不折不扣
① 自读
② 指名读
③ 在这些词中,你认为哪些词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多音字:折)
④ 齐读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概括)
【设计理念】
通过初读让学生对课文有大致了解,也疏通了阅读障碍,有助于深入解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理解作铺垫。
三、默读课文
思考
1、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波浪线画出来。
2、黄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用()括出来
3、引导学生汇报。
(1)过去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
(2)后来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 ),成了多灾多难的( )。
4、指导学生体会句子
(1)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3)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5、插入相关黄河发生变化的图片。
【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观看图片,挖掘文中重点词句展示。体会黄河变化的原因,让学生理清各个小原因之间的关系,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
四、分析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和课后的资料袋,了解我们治理黄河的办法和社会各界的努力。
① 指名学生说
② 理解“数管齐下”
【设计理念】
学生了解了黄河的现状,知道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献计献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五、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设计理念】
语文教育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要从自己做起,真正提高环保意识。
六、作业。
设计一条保护家乡河的环保标语,比一比谁的标语更有号召力,最能打动人心?
【设计理念】
以实际行动让学生亲历感染人们,无声胜有声。真正做得课内得法,拓展于课外一课一得。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去 摇篮 原因
现在 忧患 变化 治理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