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学校食堂奖惩制度精品多篇

时间:2025-08-05 07:10:52
学校食堂奖惩制度精品多篇(全文共9683字)

[编辑]学校食堂奖惩制度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一

加工前,检查食品原料质量,变质食品不下锅、不蒸煮、不烘烤。

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加工后直接入口的熟食要盛放在已经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放凉后再冷藏。

隔餐隔夜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灶台、抹布随时清洗,保持清洁。不用抹布擦碗盘,滴在盘边的汤汁用消毒抹布擦拭。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收集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洗抽油烟机罩。

剩余食品及原料按照熟食品、半成品、生食品的卫生要求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二

一、员工须持有效《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二、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洗澡,勤理发勤更衣,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上岗或返岗前必须洗手消毒。不得有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等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班前班后搞好各自岗位卫生工作。

三、天花板、墙壁、各种管道表面无破损、无油污、无霉点,通风良好。地面平整干爽,无杂物(尤其是灶台、案台下的地面),下水道通畅。地面、沟渠、柜内、柜面不能有老鼠、蟑螂、苍蝇及昆虫活动。及时清除垃圾,垃圾桶应有盖并盖好,无破损无溢漏,桶盖与外壁应保持清洁。

四、细加工员工,加工前应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或使用。加工后清洗台面工用具,刮洗好后的砧板应竖起放好,工用具收入柜内。

五、配菜员工,检查已加工好的。原料,不新鲜,有异味不得进行配菜。配菜碟要干净,配菜碟应与客人进餐用的餐具不同。

六、放入餐具保洁柜内的消毒餐具要进行验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退回重新洗消。

七、烹调时注意原料的种类、性质、厚薄和数量,必须煮(炒)熟煮(炒)透。加工蔬菜应做到一洗(洗干净)、二浸(水中浸泡30分钟)、三烫(开水烫后弃除菜水)、四炒,以防止蔬菜上残留的农药引起食物中毒。

八、配餐应在专用配餐间内进行,配餐间内只能存放可直接入口的食品和必需的餐具、工用具,不准存放任何杂物及私人物品。大型宴会、酒会时要留样观察72小时以上。

九、雪柜(冰箱)要有专人负责,食品摆入有序,烹调间内不得存放熟食品(包含所有可直接入口食品。熟食品只能在相应的功能专间内雪柜或冰箱中存放),半成品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在柜门上注明相应标识。半成品存放时注意加盖封包。雪柜内架、柜内底、柜门等各种应定期及时清洗保持洁净,雪柜内不得有异味。

十、所有工用具应保持洁净,下班时定点摆放。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三

1、在制作加工过程中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2、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

3、直接入口熟食品须盛放在经过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4、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5、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

6、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隔餐隔夜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使用。

7、灶台、抹布随时清洗,保持清洁。不用抹布揩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揩擦,及时清除抽油烟机罩。

8、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底面清除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四

1、烹调前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烂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灶台保持清洁,做到无油腻、无浮尘、无食物残渣,排气罩不滴油。工作结束后做好地面、灶台的清洁工作。

3、饭菜烹饪时,尽可能保持食品的营养素,加工食品必须充分烧熟煮透。

4、为防止有害物质的产生,幼儿尽可能少吃油炸食品,加工的饭菜要以少炸为好。

5、炊事员尝菜时,不能用炒勺或手指尝菜,而且用碗尝剩下的汤、菜不能倒回锅内。

6、隔顿、隔夜食品、外购熟食一律不允许买,也不允许回锅烧后给孩子吃。

7、加工后的成员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8、食堂里不允许制作凉菜、卤菜。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五

一、烹饪人员(厨师)要严格检查待烹饪加工食品原料的卫生质量,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绝不烹制。

二、加工食品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不得只讲食品颜色而造成食物外熟内生。菜肴着重体现菜品特色,感观性强,做到可口易于消化。

食堂加工四季豆,扁豆等高危食品一定要煮烂、煮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肉类食品烹调后应无血、无毛、无污物、无腥味、无异味,严防外熟内生。

三、烹调好的菜、加工后的熟制品必须使用清洁、经消毒过的菜盆、瓢、碗、盘等专用容器盛装,并有序排放于熟食台。

烹调后的菜必须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未经消毒清洗的餐具,工用具,容器、抹布等不得使用。

四、供应后剩余的食品必须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成品、半成品与原料、生食品与熟食品要分冰箱放置。

五、凡冷藏的隔夜、隔餐的食品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在经过试尝后、确认感观无异样、无异味后方可出售。

六、烹饪加工工作结束后,调料容器要加盖收好。灶上灶下,工具、用具都要冲洗干净。随时保持操作间清洁,无油垢。地面无食渣、垃圾入桶,地面用水冲洗干净。

七、按照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六

烹调加工是食品销售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对环境卫生、加工场所、用具、容器都有较高的要求,具体规定如下。

一、餐厅应有专 ……此处隐藏5199个字……

 ⑥消毒剂品种

13、手和手套的清洗消毒与管理

 每次进车间前和加工过程中手被污染时必须洗手消毒

 必须在车间的入口处、车间流水线和操作台附近设有足够的洗手消毒设施(一般10-15人一个出水口)

 在清洁区的车间入口处还应派专人检查手的清洗消毒情况,检查是否戴首饰、是否留过长的指甲等

 手套比手更容易清洗和消毒,在变换操作和受到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 手套不得使用线手套,所用材料应不易破损和脱落

 工人出车间、去卫生间,必须脱下工作服、帽和鞋靴

 工作服是用来保护产品的,而不是用来保护加工人员自己的衣服的14、手的清洗消毒

• 何时:进入车间前、加工过程中、接触未消毒接触面

• 方法:清水洗手→取皂液→搓洗→用水冲净洗手液→将手浸入消毒液(50~100ppm)中进行消毒并保持20秒时间(如洗手液有杀菌功能可省略此步骤)→用清水冲洗→干手

15、个人卫生

• 应做到“四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得留长指甲,男员工不得留长发、胡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 员工工作服、帽、手套等穿戴整齐、保持整洁,头发不得外露。

• 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 进入车间前不浓妆艳抹、涂抹指甲油、喷洒香水,以免沾污食品。

• 工人应克服不良的卫生习惯,工作服帽应清洁整齐,在车间内不能吃东西、嚼口香糖或其它不良行为。

• 接触了未消毒的接触面应及时洗手和消毒或更换手套。

• 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16、更衣和洗手消毒程序:

• a)进入车间

• 换戴帽→穿工作服→戴口罩→着装整理→穿工作鞋→手冲水→洗手液洗手→消毒水中浸泡消毒(如用杀菌洗涤液可省此步骤)→手冲水→手烘干或擦干→侧身打开门帘→进入车间→戴手套等→开始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头发必须全部包进工作帽中。

• b)上厕所、休息等离开加工车间,必须按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的程序更换,更换的衣、帽须挂在衣架(或放工作服入回收桶中),工作鞋摆在鞋柜中。

• c)在操作熟食、消毒过的直接接触工具容器或成品时,员工必须佩戴口罩,且口罩必须盖住口鼻;

17、车间内没有产品时才能冲洗台面、地面;车间内的洗手消毒池旁应没有产品;

18、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储存

 食品级化学品与非食品级化学品分开存放

 清洗剂、消毒剂与杀虫剂分开存放

 一般化学品与剧毒化学品分开存放

 储存区域应远离食品加工区域

 化学品仓库应上锁,并有专人保管;

 车间使用现场的暂存应配备带锁的柜子或房间, 储存库内通风良好,化学药品离地离墙存放

19、健康检查

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 制定疾病汇报制度,员工一旦患有以上疾病应及时汇报,并安排其休息,将相关信息记录在《健康调查表》

 对外来人员实行

20、控制温度和时间对食品安全是很重要的,也是常用的预防措施

21、水流气流均从高清洁度区域流向低清洁度区域

22、产品和盛放产品的容器不能落地,不同区域使用的工器具、容器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保证不随意流动

23、进出车间和冷库应随手关门,以免交叉污染和温度波动。

23、餐食生产过程温度时间控制

(1)原料验收

• 冷冻品表面温度T≤-1℃无解冻成硬状;冷藏品T≤5℃,最高不超过8℃

(2)储藏

• 冷冻库T≤-18℃最高不超过-16℃;

• 冷藏库T≤5℃最高不超过8℃

(3)解冻

• 表面温度T≤8℃(冰箱解冻),解冻时间t≤48hr

• 处于解冻状态的原料应在3天内用完

• 解冻方式:

• 1)在温度小于8℃的冰箱或冷库内解冻

• 2)冷自来水解冻,包装袋解冻时不得除掉

(4)烹调

• 扒肉类:表面温度≥63℃,每个表面都应煮熟。

• 海鲜:T≥66℃;禽类:T≥74℃

• 其他:T≥72℃,中心温度达到温度至少15秒。

(5)快速冷却

• 6hr内温度降至5℃,且2hr内温度降至20℃;或4hr内温度降至10℃ ;

(6)摆盘

• 室温T≤15℃,时间t≤90min;

• 室温15℃≤T≤22℃,时间t≤45min,餐食温度T≤15℃

(7)过渡冷藏

• 温度T≤5℃,最高不超过8℃,• 时间t≤24hr;

(8)发送

• T≤8℃

最高不超过10℃,运输途中温度上升不得超过2℃。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篇九

一、烹饪人员(厨师)要严格检查待烹饪加工食品原料的安全质量,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异常,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绝不烹制。

二、加工食品时要充分加热,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不能只讲食品颜色而造成食物外熟内生。菜肴着重体现菜品特色,感官性强,做到可口易于消化。加工四季豆,扁豆等高危险食品一定要煮烂、煮透,确保食品安全。肉类食品烹调后应无血、无毛、无污染、无腥味、无异味,严防外熟内生。

三、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两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存放时必须使用清洁、经消毒过的菜盆、瓢、碗、盘等专用容器盛装,并有序排放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未经消毒清洗的餐具,工用具、容器、抹布等不得使用。

四、供应后剩余的食品必须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成品、半成品与原料、生食熟食品要分冰箱放置。

五、凡冷藏的隔夜、隔餐的食品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在经过尝试后、确认感官无异样、无异味方可出售。

六、烹饪加工工作结束后,调料容器要加盖收好。灶上灶下,工具、用具都要冲洗干净、随时保持操作间清洁,无油垢。地面无食渣、垃圾入桶,地面用水冲干净。

七、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规定》要求,收集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洗抽油烟机罩。

八、按照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校食堂奖惩制度精品多篇范文。

《学校食堂奖惩制度精品多篇(全文共968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