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高考全国卷作文押题【精彩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考作文全民押题 篇一《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主题阐说】
古往今来,大凡志存高远的人即便到了晚年,依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耄耋之年的曾庆存仍坚守在科研一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94岁高龄的黄旭华依然坚持每天上班,深潜三十年,为国筑重器;“传奇奶奶”姜淑梅60岁学识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到了82岁,她已写下近60万字,画了上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从“文盲”转为“网红作家”。岁月不老人易老,但“老”绝不是无为的代名词,更非人生已无任何可能。
【经典事例段】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二十四年,武威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马援此次披甲上马征战,已62岁高龄,他跟朋友杜愔说:“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寥寥数语,抒发了为报国恩、白发出征的家国情怀。
(点评:历史维度。东汉马援为报国恩、白发出征。)
【论证严谨段】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对于离退休干部来说,从原本岗位上退下来,意味着身份角色的转换,要及时调整心态、适应节奏,合理规划和安排好自己的人生“后半程”。退休也意味着一段新生活的开始,要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保持老骥伏枥的健康心态和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拒绝沉沉暮气,涵养浩然正气,为后辈传道解惑、做好榜样,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凝聚力量、发光发热。(点评:呼吁号召,激励期待。)
高考作文全民押题 篇二预测7 奋发有为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日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未来3到5年内,世界将面临经济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材料二: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在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上,任正非的“寒气”说与鲁迅的“摆脱冷气”说,对当代中国青年都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忧患意识与奋发有为的精神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球化进程“危”“机”并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然降临的新时代,忧患中的奋发有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而对此,肩负着民族复兴使命的中国青年责无旁贷。奋发有为、共渡难关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必修课。
本题以任正非的“寒气”说与鲁迅的“摆脱冷气”说展开。任正非之“寒”与鲁迅之“冷”含义并不一样。任正非立足于未来3到5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提出华为要“活下去”,体现他的忧患意识;把寒气传给每一个人,表明华为并非穷则独善其身之辈,而是具有天下为公的无私胸怀。鲁迅希望青年人“摆脱冷气”,是希望青年能够积极主动、奋发有为。这两种说法“对当代中国青年都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则意味着:当今中国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重重挑战,既需要中国青年居安思危,看清忧患,也需要他们奋发有为,在黑暗中见光明,变危机为转机、先机。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直面“寒气”,勇敢前行。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身上就变成一座山,时代的寒气必将影响每个人。在寒气面前,有人彷徨,有人绝望,有人躺平,有人愤世嫉俗。当代中国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之栋梁,应该摆脱这些“冷气”,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实现抱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服务社会。
2.感知“寒气”并不困难,难的是不独善其身,将“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摆脱“冷气”也不困难,难的是敢为天下先,化身燎原的星星火种。当下,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民族未来、国家栋梁的当代中国青年,不仅要“看到寒气”,还应主动“传递寒气”,奋发有为,共渡难关。唯有如此,才算真正的“摆脱冷气”。
3.中国青年要摆脱“冷气”,振奋自我,奋发有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面临着外部与内部的诸多挑战。因此,当代中国青年应当从修身做起,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中国青年要体察“寒气”,警醒自我,专注目标,勉力前行。唯有如此,当代中国青年才能成为合格的时代接班人。
【素材集萃】
1.一个诚挚热心,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鲁迅
2.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3.“电焊大师”“励志哥”……“80后”赵孔标的人生经历中有很多标签。当很多同龄人上大学时,赵孔标早已从技校毕业,踏上打工之路。由于他刻苦钻研、踏实勤奋,在公司比赛时以精湛的焊接技术脱颖而出,被调任焊接技术员,从事焊工考试、培训及焊接工艺评定制作等工作。多年来,赵孔标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自己的焊接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高超的焊接技术,也成就了赵孔标精彩的人生:国家海洋重点工程项目少不了他的参与,不少大国重器的建造都有他的一份功劳。2019年,他入职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生中又多了一个标签-----人民教师。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学员调试机器,将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解给学员听,直到他们完全理解掌握。为满足现场焊接质量需求,他还多次参与编写公司焊接相关培训教材,并直接为一线员工焊接技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与实操培训。他表示,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就是用智慧把手中的产品不断升华,变成艺术品,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
4.2022年8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产生了相当于90多万倍地球磁场的强磁场。2016年年底开始,“全面掌握高场磁体研制关键核心技术,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最高稳态磁场”便成了科研团队心中的火种,30余名年轻人参与攻关。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每天从早8点忙到 ……此处隐藏1468个字……>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Ⅱ: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23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23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Ⅲ: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
据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考点已交卷出场的考生透露,2023年四川高考的作文题是一幅漫画,画中老师在台上,学
生在台下。老师说:“你们看看书,我看看你们。”
要求:围绕漫画,选\www.\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2023的色彩》和《文明的韧性》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23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23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23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上海卷:“音乐的中国味”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爱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苏卷:寻找“中国味”谈思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浙江卷:假如你是作家如何对待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考作文全民押题 篇五《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主题阐说】
半世编“小”杂志,一生守大情怀。2020年4月2日,为捍卫语言文字纯洁性而奋斗了一生的著名语言学家、《咬文嚼字》创办人郝铭鉴先生在上海仙逝。先生曾说,“刊物虽小,但语文规范化‘兹事体大’。我们办的是小丛刊,但需要的是大眼光”。汉字的发展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先生乘鹤而去,汉字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里。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先生对后人的期望,我们千万不可辜负。
【经典事例段】
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古今中外,许多文豪巨匠都在一处处最细小、最基础的遣词造句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留下多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佳话。“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朱光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但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点评:高阶版的“咬文嚼字”,是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完美契合。)
【论证严谨段】
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小题大做,没事找事;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几成常态。
(点评: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可以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考全国卷作文押题【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