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我的家乡征文
我的家乡——广南莲城!山青水秀,是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元代即设广南西路宣慰司于此,至今已700余年的古城。青山环城壁立,似盛开的莲花花瓣,县城即在花瓣中心,像一只花蕊而得莲城之名。
我热恋这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因她养育了我。就好比父母生我养我,我与她已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
我在这里出
生、成长。浓浓的乡音、乡土注入了我特定的种族遗传,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我的血液里,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理念、文化素养,尤如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古城的名誉、利益和我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于是,我与神奇而美丽的莲花之城便有了情感上的依托,内心深处思绪上的一致。我深深地爱恋着她的山川、草木,还有憨厚、朴实的民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公元前三世纪境内九个句町部族组成句町国,在广南、富宁及右江上游设句町县。宋仁宗五年,大批宋朝军队尾随侬智高进入特磨道(即今广南、富宁和滇东南),这些戍守边疆之兵及家属子女就地屯田,逐渐落籍。明清时代,朝廷在广南实行土司和流官并存制,朝廷官员的到任,加强了对广南的开发和治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明显加快。清宣统三年之前,广南商贾往来较多,市场繁荣,人丁兴旺。而今,句町古国的烽烟已尽,其美名与风光尽收史册。
纵观莲城古今:明珠莲湖更加璀璨悦目,焕然一新;文笔高塔神指云霄,接天地之灵气;城中大小二十余座庙宇星罗棋布,香烟缭绕,信徒云云向善;句町古乐与盛唐礼乐如同出一辙,铿锵跌宕,余音绕梁;壮家民风民俗独具,代代相传;狂飙诗人柯仲平诗情传承,精神永驻;书法大家陆铸书风苍劲有力,独得自然之道;古城地道人仕,多为儒雅之世家,礼尚往来颇为细腻、考究,仍有“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之遗风。
记得多年前,土地神庙上有一对联:“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这片土地所承载,所养育。主权、人民、事业、财富等都因土地而存在。希腊神话,大力士安泰其力量只源于土地,只要他不离开大地,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他战胜。中国古代皇城里专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要祭坛拜土。家乡莲城兴起的地母文化既是第一物质形态,又是硬件,褒扬了土地是莲城人赖以生存的根基。“爱我家乡”是一个赤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共同呼唤,爱家乡首先就要爱河山,爱国土;要保卫她,维护她,让她更富饶,更美丽。许多游子,去国之时身边带一把家乡泥土,阔别归来,不由得跪吻祖国的热土。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是一个民族的魂。当看到无数莲城子孙,尽管多少年来可能居住环境不同,政治派别差异,生活习惯各一,但还是年年要到马蹄井至皇姑庙,举行隆重的接皇姑仪式;善男信女要到大小庙宇供奉、祭拜;商贾则在家里供关公;仁人志士还与子孙畅谈岳飞,就源于文化这条根,这个魂。
乡土是根,乡亲是本,民族文化是魂。一个莲城赤子,会深情地爱她的河山土地,爱她的乡亲,爱她的民族文化。就像爱父母这叫孝,爱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天然法则。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乎于人?于是我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莲城之恋——乡情不改。
第二篇:我的家乡征文
难忘家乡
一条小径弯弯曲曲。小径的发源地散散落落地居住着十几户人家。村外的小河像环绕在村庄腰间白丝带,终年飘舞。小河的一边是村里唯一通往外面的路,另一边就是茂密的森林。我的家就在山上第一制高点,站在屋前小河、山峦尽收眼底。
清晨看太阳从山谷慢慢升起,看山峦从雾中慢慢显露;中午太阳的浓烈把山峦照得通透,那
绿更绿,那红更红,山峦的花草做着深呼吸,小河敞开怀抱拥抱村里的孩子;傍晚从田野里回来的男男女女,嬉嬉哈哈地说着笑话,手里或携一篓新鲜的蔬菜、或揽一把野花、或砍一些喂猪的小草,携一肩夕阳抖一身尘土高高兴兴地回家。
儿时的我就喜欢坐在门前,有时盼一缕想象中的白云;有时贪恋一沐晚来的清风;有时等待田间地头劳作的父母……那时的我是个快乐的农家小顽童,和弟妹们尽情无忧无虑的玩耍。
儿时的家是几间土墙石板房,看上去古朴简单,但也不乏乐趣。父亲分配给我们兄弟三人的只有一小间,暗暗地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一到梅雨季节,家里就异常的潮湿,我们弟兄仨就挤在那样一个屋子里,床连床、桌连桌。
那几间土墙石板房如今一直空着,许久无人问津了,外墙被岁月遗留了很多斑驳,昔日它的辉煌已逝,如今就像个破衣烂衫的老者,夹杂在竹林里,是那么的寒碜和孤独。有人曾打算买下它重新翻新,我们都不同意,它虽然一直被遗弃在老家,但它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只是它延伸而出的枝杈而已。父亲常说落叶终究要归根啊!
现在推门而入,蜘蛛不客气地代替了主人,安逸定居,还悠闲自得地在墙角摆开它的“网络”天地,当初我用旧报纸糊的墙面涂满了它生活的乐趣。
我当初的小天地已是破败不堪。记得那个暑期我就呆在小屋里,看完了几本《萌芽》,抄写了一遍《昔时贤文》,暑期过后,我的作文水平让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心里颇为得意。
童年渐渐地远了,家乡渐渐去得少了,然而对家乡的眷恋却渐渐深了……。
夜深了,倦意开始爬上了我的眼帘,眼磕上的同时,城市的夜光淡了、汽车的鸣声远了、斑驳的土房渐渐模糊不清,我看见了家乡的小径向我走来,渐渐散开,我的石板房焕然一新,土胚石瓦在太阳下泛着朴实坚实的光芒,母亲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那喷香的味道随着炊烟飘得很高很远……
第三篇:沧州闻达学校《我的家乡》征文集锦
看了这些,你就了解沧州了
沧州闻达学校《我的家乡》征文集锦
能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岂非也是大多数人的一生的梦想?——马文迪沧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让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毕晓宇将来无论我飞多高、走多远,家乡的变化永远牵动着我的心.—刘保征我的家乡是沧州,虽说不大,但是我觉得沧州很温馨,很美.—党聪聪我爱家乡,我爱沧州。——全体同学沧州有这样一句民谚叫“一文一武,一国宝,一人组(祖)”。文者是指 一代文宗纪晓岚,武者是指沧州驰名中外的武术,国宝指沧州铁狮子,人祖是 指盘古,盘古遗址就在今沧州所属的青县境内。——许胜楠、邱雅倩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拥渤海,西倚“华北明珠”白洋淀,北抱京
津,南与山东接壤,点面积1.4万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市,10个县(包括孟村 回族自治县),2个区,总人口677万人。——王月鑫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属驻沧县镇,辖11个 县。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属驻沧州市,1967 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 署和政府同驻沧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政府驻运河区.—李泓澄
正如中央人民中央人民广 ……此处隐藏2350个字…… 人而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刘琪我的家乡,我骄傲。——蒋婷婷如果我是画家,我要用我的五彩画笔描绘家乡,如果我是诗人我要用我的 白纸黑笔赞美家乡。—刘瑞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直 冲云霄,道路宽阔平坦,从大运河到渤海湾··· 沧州的变化真是今非昔比。 ——王文娟、朱洪帮、刘凤珍、李向前、高兴、张馨妹、邢志斌、高静文
我爱我的家乡。沧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以后不论我走多远,我都会骄傲的 说:“我爱家乡,我爱沧州”。——孙迎雪
愿大家投身到“爱沧州,做贡献,出亮点”的活动中来,努力把沧州建设 得更美丽,更繁华,更宜民,让每个沧州人生活得更幸福,更和谐”——刘伟我爱我那美丽的家乡!——张鑫、王荣荣、荣志强、孔硕
第四篇:我爱我的家乡 辽宁 征文
共和国长子——辽宁
古老的中国在21世纪向世界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让世界重新认识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罕见的大雪冻不住中国人的凌云壮志;汶川的地震震不垮中华儿女的骨肉亲情。世界在发展,中国在进步,而我们的家乡—辽宁也在不断的向前,向前,向前。
辽宁濒临渤海和黄海,与多省接壤,山美水秀,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红楼梦》,引起人们学习研究的兴趣,更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张学良名垂青史,发起“西安事变”,化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危机,也为抗日复兴的民族解放的大业立下丰功伟绩。他们都已成为历史,成为辽宁60年前辉煌历史,而今天,辽宁的伟人业层出不穷!
“神州”5号,箭破长空,遨游九天,杨利伟一夜之间闻名天下,从此在太空留下中国的印记,让中国与宇宙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也让世界重新看待中国的航天事业,促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杨利伟是辽宁人!
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慧眼识珠,他的一生都永远与《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这些国宝画作紧紧相连,使得这些从清宫流失的国宝,重新纳入国家博物馆的收藏。杨仁恺是辽宁人!
在现代文学中,萧军和端木蕻良代表了东北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极端风格,他们向祖国证明,向世界证实东北人是豪迈的,也是细腻的,其细腻程度绝不亚于江南人。萧军和端木蕻良是辽宁人!
他是辽宁人,他们是辽宁人,而我们也是辽宁人!
辽宁给了我们优秀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无私的用他的血液养育了我们。那些辉煌的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在为我们身为辽宁人而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力量为辽宁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许我们的双手还太过稚嫩,也许我们的力量还太过微不足道,但是,再浩瀚的海洋,也是由一滴滴渺小的水滴组成,再辽阔的草原,也是由一棵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铺就。渺小的贡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知识是装点社会,祖国的最好方式,作为祖国的公民,辽宁的子女,就应该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力量,用知识把祖国,把家乡,装扮的更加的美好!
改革开放的春雷震撼着这片大地,也震醒了沉睡已久的人们,我们告别侵略杀戮,告别愚昧无知,告别贫穷落后,挣脱思想的牢笼,摆
脱顽固思想的束缚,大跨步的向积极文明,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现在,辽宁正在积蓄着腾飞的力量!
沈大高速以先行者的姿态,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城市正在抱团发展,成为振兴东北的关键;服装节,达沃斯,这些世界盛会,更拉近了辽宁和世界的距离。
扬帆远行看辽宁!“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一片哀鸿中,辽宁却意外的屹立不倒,反倒在危机中挖掘到了机遇,多年的工业积累在关键时刻,显现出了他的优势。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在全球经济寒冬中依然根深叶茂。“金融危机过后,辽宁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这就是权威对辽宁未来的评价,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坚信:辽宁的明天一定充满明媚的春光,变得更加的美好繁华!
我们的家乡的60多年来的变化只是中国各地的巨大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就是人民不断走向富裕安康的60多年,是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60多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汹涌的改革大潮之中,我们的家乡会越来越富裕,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的富强。
第五篇:征文 我的家乡
大爱家乡--海一样的湖泊
在美丽的大兴安岭土地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她位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部,东与新巴尔虎左旗接壤,西临满洲里市区,南濒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 呼伦湖,北经二卡口岸与俄罗斯赤塔州的阿巴盖图水陆相通。她就是我美丽富饶的家乡—— 蒙语中“海一样的湖泊”扎赉诺尔。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她拥有无法比拟的美丽风景和历史底蕴。扎赉诺尔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三万年以前,扎赉诺尔远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扎赉诺尔文化。人杰地灵的地方,居住着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20多个民族,历史的丰厚底蕴,让家乡充满了塞外情韵。呼伦大泽、草原风光、文化古迹、灵泉圣水、异域风情“五大景观”别具北国风采。美丽的扎赉诺尔山环水绕、水草丰美,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徜徉的河流孕育肥沃的土壤,每当看到绿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远无疆。在凉爽宜人的夏秋季节,塞外草原风采神韵,蓝天白云,无涯的芳草中蒙古包点点,牧歌声声,羊群好像白云在茫茫绿海中轻飘漫移,令人情荡神驰。碧波荡漾的呼伦湖,纤尘不染,海天连成一线,让人心神向往。苍茫大地上正因为有她热情奔放的蒙古风情,才更显得雄浑厚重,使得承继远古文明的扎赉诺尔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城市风格,让这一切编织成一幅幅自然生态与现代景观、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民
族文化与异域风情交融和谐的优美画面,令无数海内外游人由衷赞赏。为此,才有陈运和诗《满洲里》:“国门与界碑,同站岗的诗一起日夜守卫在这儿迎送时代牵引的一列进行曲”。
美丽的风景不仅成为家乡的“外衣”,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文气息也成为家乡丰富的“内涵”。
扎赉诺尔已探明矿产资源有褐煤、沸石、芒硝、麦饭石、石灰石、珍珠岩、玛瑙等 10 余种,其中煤炭地质储量达 101 亿吨。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扎赉诺尔人民。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这里的人民淳朴真实。就像2014年导演赵晔拍摄的电影《扎赉诺尔》一样,这里永远有温暖关怀的人文情韵。
现如今我的家乡也在改革的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越来越美了。
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不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整齐的树木装点着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物平地而起,让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我爱我的家乡。我因她的美丽富饶而骄傲,更因她的悠久文化而自豪。我爱她,只因她是我的家,海一样的湖泊——扎赉诺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