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舍得》读后感——忍耐就是力量
这是我拜读星云大师的第二部著作,一看书后对《舍得》的注释就让人爱不释手,翻看了第一章,深有感触。
一、认同观点
色身的病苦不是真苦,只要我们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担一切病苦,而在病时不觉苦,自觉忍耐的力量可以应付一切。忍耐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面对毁谤讥讽,还能择善固执,无怨无悔。忍耐的大地最为厚实,故要增长忍耐;烦恼的蔓草滋长最快,故要断除烦恼。
二、联系实际
忍耐使单纯的人走向成熟,使冲动的人变得理智;忍耐使好冲动的人集中精力,使失败的人冷静思考。忍耐是一首温馨的小诗,忍耐是一掬清澈的山泉,忍耐是蓝天上一朵轻盈的流云,忍耐是一首旋律优美的小夜曲。忍耐有时伴着一种快乐,和着一种美感。就象久坐池边而不觉厌倦的垂钓者,就象王羲之笔染的墨池,就象围棋大师的一招一式。经历过苦难才知道幸福,雨过天晴后方能见彩虹,没有失败便不会有成功。梵高无法忍受不公的世俗而自残,海明威无法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戮,屈原无法忍受国破家亡之痛而自陨,项羽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是追求、忍耐后的一种爆发,一种抗争,令人肃然起敬。忍耐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忍耐不等同于犹豫不决,忍耐也不是阳奉阴违、趋炎附势的狡诈市侩。汉字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忍字,心字头上一把利刃,放得下刀的心胸会是多么宽广。忍耐并不是胆怯,而是在面对生死存亡荣辱毁誉时还能够从内心里发出一种无比的勇气,坚守自己的理想。真正的忍耐是当仁不让,顾全大局为众谋福。
三、重构与反思
忍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远见卓识,把事物看得清、想得透。远大的志向,明确的目标,不屈不挠地为之奋斗的精神是忍耐的动力。只见蝇头小利,只图一时痛快,只着眼于名利权位,是不可能长时期耐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它需要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忍耐的基础。“一言之忤,则勃然而怒,一事之违,便急然而发”,是成不了大事的。它需要辩证的头脑,善于反向思维,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忍耐的妙药。遇到矛盾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思索一下自己处于对方的地位,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心中的苦恼、胸中的火气就会释然而消。如果只想自己的利害得失,眼中无全局,心中无他人,最终会引火烧身,自作自受。
忍耐并不是软弱的表现,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软弱是办事缺乏勇气,不敢碰硬,遇到难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徘徊退缩;是心中无底,手中无力,因此受人欺负是常有的事。忍耐则相反,是心中有数,手上有力,一时的小退让是为了最终的大收获;是一种遇事冷静沉着、充满智慧的勇气。宽容是不是放纵?宽容是一种善意的容人之量,也就是容许别人充分地享有其自由的权利,即便行使这种权利侵犯了你的部分利益,但只要不违反法律、纪律和道德规范,也不动摇你的根本利益,就应允许。而放纵则是让其毫无节制地膨胀其私欲,甚至越过道德规范和法律、纪律也不去干预,这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心态,很难说是出于善心。宽容的结果是社会的和谐,放纵的结果却是矛盾的激化,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忍耐宽容不能超越原则。如果不能坚持原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第二篇:忍耐就是力量
忍耐就是力量
星云大师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能人也。”
一九五四年,我二十七岁,开始撰写佛陀传记,在《佛遗教经》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时,心中感触甚深,我检视过去颠沛流离的岁月,自忖若非凭仗忍耐作为舟航,如何能安然度过苦难连连的时光?我又盱衡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人我是非的生存,自觉更需坚此百忍,方足以应付万难。从此,我时时刻刻以“忍耐”作为我为人处事的圭臬。多年后的今天,回顾往事,我深深感到:“忍耐”,实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我出身贫穷的苏北,十二岁出家以后,生活更是清苦,然而贫寒适足以励志,我刻苦耐劳的性格就是在这个时候孕育而成。二十三岁那年,我播迁来台,在兵荒马乱之中,所携带的包袱不慎遗失,我身边一无长物,当时的寺庙又不接受外省人挂单,我只得过着四处飘泊,风餐露宿的日子。记得我曾经在狂风暴雨中,摔到沟圳里,被水冲走了好一段路;也曾经在烈日当空下,晒得汗流浃背,头皮发麻。最后好不容易从台南走到台中,感谢宝觉寺林锦东先生肯留我小住数日。
后来,我从中坜、新竹又辗转来到宜兰雷音寺弘法,之后的十余年,我的经济都非常拮据。其间曾经有人要认我作母子兄弟眷属,甚至还有人希望我能继承他的地产家业,都被我严辞拒绝。这时我却听说一些同道因为生活艰难,纷纷另谋出路。如果当时我不能忍饥耐贫,岂不也是随俗流转,又那里能在日后发展弘法利生的抱负呢?所以,“忍耐”并不是胆怯,而是在面对生死存亡、荣辱毁誉时,还能够打从心里发出一种无比的勇气,坚守自己的理想。
记得在丛林参学十载,为了服务大众,除了平常的劳动出坡以外,我自愿发心典座煮饭两年、饭菜行堂六年、担水司茶一年半。初(更多请搜索WWw.)来台湾,为了报答寺院收留之恩,除了上课教书以外,我发心做一切苦役,每天打六百桶井水,清扫数小时落叶、水沟、茅厕,每天还要拉车到十余里外的市场,购买八十余众的油盐柴米。虽然与当地住众、信徒言语不通,勤快的工作倒也博得大众的好感。只是有谁知道,我常常因为体力透支而晕眩呕吐,往往一阵天旋地转后,我又默默地咬紧牙关,继续未竟的工作。
后来,我以文字般若来弘扬佛法,开始搜索枯肠,熬夜笔耕。一九五三年,我走入社会,说法布教,为了准备讲辞,我经年累月费心思量,有时竟通宵未眠。佛光山开山初期,我又与山崩洪水日夜搏斗。近十年来,我马不停蹄地在海内外讲经度众,建寺安僧,每天分秒必争地和有限的时间赛跑。数十年来,无不是在
“忍耐”忙碌、“忍耐”奔波、“忍耐”劳累、“忍耐”疲惫中度过,然而我不以为辛苦,因为“忍耐”是为了要积极地开拓人生,创造佛教远大的前程。
“英雄只怕病来磨”,我素来身体结实,然而也有好几次病痛的经验让我苦不堪言,在丛林参学十载,我曾经生烂疮,发疟疾,虽然辛苦难耐,足以致死,但是从来没有寻医就诊,为的是已将“色身归于常住,性命付予龙天”,只好用信仰和时间治疗。不知是诸佛菩萨的加被,抑是忍耐力量所致,我都能不药而愈。其它如感冒、牙疼、眼痛、脑热,就更算不上什么毛病了。所以及至年长,遇到再厉害的感冒,再严重的病痛,我也惯于忍住苦楚,继续弘法写作,常常等到工作告一个段落时,才发觉自己也奇迹似地恢复了健康。
近几年来,精力不复以往,糖尿病、高血压、眼疾、腿伤接踵而至,四肢五根也日渐衰朽退化,所幸头脑清晰如常,故而依然四处云游,弘法利生不断。多年来的经验使我深深感到:色身的病苦不是真苦,只要我们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担 ……此处隐藏3065个字……法则”,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不能轻易下结论或是直接去做。随着珍妮弗的一些缺点的改变,我感觉自己的一些缺点也是可以克服和改正的。
书中的棉花糖代表着我们正在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无数次机会,我们应该做的是谨慎地选择对我们有益的、使我们走向成功的机会,放弃一些不好的,使我们走向歧途的机会。有些机会看似很灿烂,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而光芒聚减。有些机会看似像鹅卵石一样平凡,最后却有可能成为璀璨的宝石。成功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千万不要等到幸福来敲门的那一天,才突然发现自己忘了给门安装上把手。只有能够禁受住各种棉花糖的诱惑,才能使自己抓住有用的机会,通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第四篇:团结就是力量读后感
曾记得在抗洪抢险的大堤上,在抵御非典的病床前,在抗击冰雪的最前方,在营救汶川震灾的废墟里,亿万中华儿女手挽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情意相依,血脉相连;百万雄师闻令而动,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来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矗立起一座座永恒不灭的丰碑,谱写出一曲曲人定胜天的凯歌,团结就是力量读后感。正是这一个个新时期最可爱的人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实的脊梁。
这,就是对团结就是力量最通俗的阐述。<br>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结是迸发新力量的源泉。通过凝结个体的力量,形成合力,从而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的力量来自合理的分工。
正如十个指头各有长短,每个个体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科学统筹、合理分工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发挥最大的效能,避免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团结的力量离不开个体的努力。作为最基础的组成单元,每个个体付出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最终力量的大小。尽管团结的合力并非个体简单的线性累加,但只要每个人都全心全意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其整体必将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成为钢铁般不可战胜的力量。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团结的力量亦有良莠之别。
为正义的事业而团结,坚强稳固、百世流芳;为既得利益而团结,苍白虚弱,遭人唾弃。团结的目的决定了力量的性质。团结一旦偏离了正确的航向,以至于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就有可能驶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的,一片互相偎依着而怒放的锦绣才会灿烂夺目。同欲者胜、民齐者强,让我们投身到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汪洋之中,携手并肩、同舟共济,在凝聚和奉献中闪耀团结之光,彰显力量之美。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当我们还是孩提时,老师就教我们唱这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而此时此刻,这首歌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因为我们互换团结,团结无处不在。
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读后感《团结就是力量读后感》。”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还有好多的名人都对团结这个词做出不同的解释,面对这些名人名言,我们又怎能忽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到团结协作呢?首先,我们需要做到一个字——仁。“仁”又是什么呢?有人将“仁”分解成“人”和“二”,这便解释了“仁”由人而来,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爱护,才能称得上拥有一颗仁爱之心。不过,这里的“仁”,并不是指朋友之间的义气,也不是说不论黑白的帮助或是支持,而是与同事之间的相互协助,当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当同事彷徨时,我们要给予正确的分析,我们需要时刻树立仁爱的思想。
团结协作的广大寓意又何止仁爱,在工作中,我们要怎样才能把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得更好呢?
此时此刻,我斗胆发表我的愚见,首先,我们要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形成和谐的信赖关系,我们相处的气氛就会融洽,那么就会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工作氛围,也会打造出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再者,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因为参加集体活动,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还可以凝聚集体的力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竞争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是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开创未来,需要一种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合力。任何一个单位,如果是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事,集体一盘散沙,那又何来生机与活力? 谈何做事与创业?何有形象与成绩? 那么同志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推动管理所的业绩而团结友善,为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奋力拼搏吧!
第五篇:《服从就是力量》读后感
《服从就是力量》读后感
通过这本书了解到,服从也是任何团体产生力量的能量源泉。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利用服从精神来提高团队执行力和效率的书。服从就是遵从指示做事,但绝不是盲从,服从必须全心全意遵从团队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使每个人自觉地服从团队的要求,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个人服从组织,组织服从社会,使理念和行为达成统一,在服从意识的推动下,修炼个人素质,增强团队力量,促进团队发展。
这本书给出一个全新的观念。书中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和“服从”这两个字分不开。小时候要服从父母,上学要服从老师,工作要服从上级。可以说服从是做人的美德和事业的根基,学会服从,才能选准自己的道路,也只有服从,才能保证在正确的道路上顺利前进。
服从的观念在任何团队都适用。每一个人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小到一个企业、部门,其成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是否完美地贯彻了服从的观念。书中提到,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就像在我们商厦的每一位员工,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服从。我们每一位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遵循集团的各项制度,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对我们企业的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才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人也必须有服从意识。因为领导的地位、责任使他有权发号施令;同时上司的权威、整体的利益,不允许下属抗令而行。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团队中必须全心全意遵从团队的价值观,在高度认同的前提下,绝对地服从团队的制度和文化,从而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产生巨大的力量。
《服从就是力量》值得推广学习,它不仅告诉我们,要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必须有服从团队的优秀的人。任何整体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个体的服从精神,只有个体服从组织,组织服从社会,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提高执行力,从而促进团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