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论文参考文献(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一[I]商务部关于促进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商贸发[2010] 41号)[EB/OL]。 2010-02-11.
[2]由然,赵旭,仲兵。国外非油品业务渐趋成熟[J]。中国石油企业,2011 (07)
[3]钟成索,由然。美国非油品销售领域宽阔[J]。中国石油企业,2012 (1)。
[4]吴金林,毕港峰土编。加油站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3 s } 240.
[5]张海潮。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0. ( 06 )。
[6]陈青松。非油品业务成加油站新利润点[N]。中国企业报,2011.2.2 (11)。
[7]覃志刚。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09. [8]
[8]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10.
[9]田景惠。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0]田景惠。中国成品油行业 十一五 发展回顾与 十二五 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1(04)。
[11]马兴芹。构建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新机制[J]。中国石油企业,2011 (07)。
[12]任征兵。石化双雄:非油也忧[J]。中国连锁,2011 (02)。
[13]韩祥峰。北美成品油零售经营特点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11. (06)。
[14]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编著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一汽车服务业「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03 )。
[15]王旭东。便利业务[J]。中国石油企业,2008 (1)。
[ 16]董仕华。连锁便利店快速成[`期的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
[17]李秀山。加油站便利店顾客需求分析与运行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6)。
[ 18]悉早加油站媒体户外传播新蓝海[J]。市场观察,2011 (OS)。
[19]杨波。7- I 1连锁业真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0]朱明。我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知识经济,2011 (O1) 。
[21]闵志民。中石油终端销售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津人学,2004.
[22]刘宇。中石油沈}I{加油站便利店营销案例研究[DI.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I一火学,2009.
[23]彭未然。中石油S销售公司1h油品业务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石油人学,2011.
[24] 景仲林。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人学,2011.
参考文献的要求 篇二1.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中括号表示,如[1],[2],[3],[4],[5]…,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句号“.”结束。
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
3.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 (期号)。
(3)论文集:〔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4.常用参考文献范例
[1]马红中、邱小立。空调市场分析报告[J]。成功营销,2004:1-2
[2]徐新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5-224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第十版。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69
[4]朱玉童。渠道冲突[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0—21
[5]李先国。分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13
[6]沈立权。百事可乐公司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策略研讨[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23-65
[7]Stern, Marketing Channels[J]。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98:224-225
[8]张继焦,葛存山,帅建淮。分销链管理一分销渠道的设计、控制和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40-257
[9]路易斯。W.斯坦恩,伊尔。安萨里,安勒。T.科兰恩。赵平。市场营销渠道[M]。第五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90
[10]于俊秋。企业营销渠道新变革。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1,20: 125-250
[11]刘永炬。渠道[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25-62
[12]牛海鹏。销售通路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62-85
[13]月马唯星。如何管理好经销商[J]。经营与管理,2003: 20-36
[14]牛海鹏。渠道合作与伙伴营销[J]。销售与市场,2000:56-96
[15]王自勤。工业品分销渠道的冲突与协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45-85
[16]赵霓君。营销渠道冲突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04 ……此处隐藏6642个字……其中,非均衡制度加大了地区间金融生态环境差距。
同时李扬等还强调,无论造成各省市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原因有多复杂,但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地方政府行为。
因此,他们建议改变地方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地区经济发展的倾向,转而以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搞好经济调控为主。
侯连卿等(2005)认为,由于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特殊行业,因此,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
他们分析了信用缺失对金融生态的制约及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重建社会信用,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措施。
与侯连卿的观点类似,张紫平(2007)通过分析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等(2008)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从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过程。
分权化改革曾经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活力,但过于强调下级政府自主动员资源的能力,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行政化不断加强,从而导致当前的金融运行出现各类问题。
五、各省(部)市有关金融生态的研究
各省市有关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中定量的居多。
在定量研究中,一般是先构建一定的指标体系,而后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各地区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前面所述的方法。
在所有这些研究当中,最为权威的当属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为组长的课题组的研究,他们历经四年,对金融生态环境作了三次评价:,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进行评级,对50个大中城市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排名并做出评价;20,进一步深化20的研究成果,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地域范围大幅扩展,包含了30个省份和90个核心城市;2008-进一步扩大,对我国30个省份和100个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及338个地区的信贷资产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估。
除此之外,部分省市、中国人民银行部分省市的分行或中心支行、高校的课题组以及某些个人研究者都对地区生态环境评价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人民银行南充中心支行(2007)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带入数据进行实证;胡滨(2009)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3个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都做出了评价;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课题组(2010)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湖北省16个州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刘伟玲(2010)对黑龙江的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进行了分析。
段福印(2011)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韩占兵(2011)通过构建一定的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金融生态建设进行了评价;蔡则祥(2011)等利用包络模型(DEA)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环境绩效进行了评估。
注释:
① 这20个指标是政府经济实力、预算内外财政收支、财政缺口、预算内外财政收入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重、行政事业收入比重、政府消费比重;人均GDP、投资效率、居民收入增速比、城乡收入比、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比重、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非国有金融部门金融支持、私人部门获得的金融支持、消费信贷;律师比重、注册会计师比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面、事业保险制度建立面。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周小川。完善法律环境打造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3] 徐小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J].金融研究,2005,(11).
[4]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02).
[5] 钟敏。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金融,2005,(15).
[6] 李扬。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 侯连卿。论金融生态的信用基础[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1).
[8] 皮天雷。金融生态中的法律制度探讨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J].财经科学,2006,(03).
[9] 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研究[J].观察与思考,2007,(02).
[10] 张紫平。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7,(03).
[11] 李扬、刘煜辉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及其对地区金融生态的影响[J].新金融,2008,(03).
[12] 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中心支行。中国县域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13] 李扬。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4] 黄可权。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生态建设研究[J].理论观察,2009,(01).
[15] 郭佳。构建和谐金融生态与金融法制化[J].决策探索,2009,(04).
[16] 赵振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04).
[17] 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18]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关于西安分行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EB/OL].中国人民银行网页,2009-07-07.
[19] 湖南大学金融管理研究中心。衡阳市县域金融生态评估报告[N].衡阳日报,2009-11-04.
[20] 刘伟玲。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体系评价分析[J].理论探讨,2010,(02).
[21]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公室。湖北省金融生态监测评价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0,(10).
[22] 韩占兵。河南省金融生态水平的实证评估研究[J].企业经济,2011,(03).
[23] 段福印。城市金融生态比较与上海金融生态改善[J].上海金融,2011,(05).
[24] 蔡则祥。长三角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环境运行绩效的测算[J].经济问题,2011,(05).
金融创生态环境建设文献研究【2】
[摘 要] 20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要求整个金融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追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经济性,也是实现内生机制对外生机制的替代,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截止目前,已有大量的学者和金融实践者开始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论文参考文献(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