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竹林七贤的故事(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竹林七贤排名考究 篇一竹林七贤排名考究
摘要:竹林七贤指三国魏时的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七贤或文名大盛,或品行特异,或官阶显赫,因此他们的高蹈避世就成了人们论谈不休的话题。本文通过拜读《世说新语》对他们有了粗浅的了解,便大胆对他们排名。 关键字:竹林七贤
品性
才气
七贤之称始见于东晋孙盛《魏氏春秋》。其云:“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想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位七贤。”七贤所学大都以老庄之学为主,志趣相投。但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尚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82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通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世人常为谁为竹林七贤之首而争执不下,其中以嵇康、阮籍的拥护者最多。我也曾为他们俩谁更胜一筹而烦恼。随着对他们的深入了解,我逐渐将心中的天平偏向阮籍。阮籍与嵇康是七贤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他们都出身于官吏之家,都与曹魏统治集团有一定的联系。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层有过建功立业、报效王室的渴望,都以放达不拘的个性、飘逸飞扬的神采、超然尘外的精神解释了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成为魏晋时期文化精神的代表,对当时的文化风尚、审美情趣、创作风格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这里面指的就是阮籍和嵇康。
我之所以会把阮籍排在嵇康之前,只要是因为两人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不同。嵇康性格刚烈,处事过于决绝;而阮籍能屈能伸,较为灵通。这在两人的文学作品中便可知一二。最能表现嵇康的政治态度和刚烈个性的,是他的名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即为山涛,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交谊深厚。他原本退隐山林,但中道改节,投靠司马氏,在离职之际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以为是奇耻大辱,毅然作书与山涛绝交。在书信中,她一方面痛责山涛变节从仕,一方面尽然描述自己傲视避俗的态度,极力推崇老庄,强调任真,毫不掩饰自己对自由放纵生活的喜好,他以犀利的文笔无情嘲笑官场上的虚文缛礼,宣称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而”,诸如:喜欢谁懒觉,但做官以后,守门的差役就要催人起床,令人无法忍受;不喜欢俗人,做官后却要与他们共事,真让人难以忍受······阮籍对司马氏提倡的名教礼法采取一种傲慢的嘲弄态度,甚至在信中写自己性情舒懒,头面常十天半月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领胞中略转乃起耳”,更是令那些不苟言笑的礼法之士气得火冒三丈。嵇康自己也表示自己的志向和个性绝不易改,好比野性难驯的麋鹿。全文嘻怒笑骂,随意挥洒,痛快淋漓,“非汤、武而薄周孔”,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司马氏的决绝态度。其结果可想而知,嵇康不幸成为司马氏的眼中钉。就如鲁迅所说:“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事实正是如此,嵇康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年仅39岁,一代奇才也就此陨落。除此之外,嵇康擅长音乐书法,最善鼓琴,著有传世名作《广陵散》,他还工于草书,其磨叽“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称作草书妙品。 1 嵇康更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在他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自己敬重的阮籍,没有交给向秀等其他人,而是交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尽管有这个绝交书,但在嵇康心中,他依旧视山涛为自己的知己。嵇康如此,后人也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他的憧憬之情。例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夸赞嵇康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可见嵇康在后人中形象非一般。
相反,阮籍虽也反对名教,却没有嵇康那样彻底。阮籍既对曹魏政权的腐败深感失望,又痛恨司马氏集团的夺权篡位,对时局的恶化表示深切的忧虑。他不仅有“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的疑惧,而且面临这穷途失路的精神危机,他感叹“人生若尘露,天道竟悠悠”,似乎“独有延年术,可以慰吾心”,但又清醒的意识到“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他希望能像云中玄鹤“一飞冲天”,又苦于“天网弥四野”。他苦闷,他彷徨,他压抑,于是他把现实中无法发泄的愤懑和苦恼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也成就了《咏怀诗》八十二首。相比嵇康的有言必进,阮籍却是曲折隐晦。他既要避祸全身,又要发泄内心的忧患,以冷淡的语言来表达炽热的感情,以荒诞的口吻表达严肃的主题。这种含蓄也增加了诗的深厚读,给读者以联想与回味。相比嵇康的离群索居,阮籍则是采取更为明智的“大隐隐于市”,他虽倾向与曹魏政权,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不过有时候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他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了马氏授予的官职,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阮籍最后得以终其天年,享年五十四岁。阮籍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在魏晋玄学和五言诗上,阮籍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学大师曹雪芹更是对阮籍青睐有加。周汝昌先生曾指出:“梦阮”别号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曹雪芹对阮籍的崇敬并非泛泛的。曹雪芹名作《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身上也可与看到阮籍的影子。可见阮籍对曹雪芹的影响非常之大。明人靳于中更毫不吝啬地称赞阮籍人品之高尚,称他为“命世大贤”。
总结来看,空有一身傲骨是不够的,只有如阮籍一般进退有度,才能令后人铭记。 以我之见,排在阮籍和嵇康之后的应为山涛。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他之加入竹林名士,是以其风神气度。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也就是说,他给人一种质素深广的印象。而大器度,正是其时名士之一种风度。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这从他举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与之绝交一事,即可说明。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山涛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谨慎小心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山涛看出事变在即,“遂隐身不交世务”。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但当大局 ……此处隐藏15994个字……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五、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醉悴;他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以酒为名,他的家庭是很穷困的,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裏抱著一壶酒,命仆人提著锄头跟在车子的後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於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於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醀然已醉矣。」
刘伶非常爱喝酒,胜过他自己的生命。他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劝了他好多回,可他就是不听,还骗她们。大老婆和小老婆们很生气,有一天,就一起拿来了一大缸酒,到了刘伶想喝酒的时候就请他到缸边来喝酒。刘伶很高兴,低下头就去喝,没想到大老婆和小老婆们一起用力把刘伶推进了酒缸里面,用东西封住缸口,还压上了大木头。哈哈,过了三天,她们打开缸看到酒已经被刘伶喝光,他正坐在酒糟的上面呼呼大睡。等他醒过来的时候问他的大老婆和小老婆们:“你们说过要请我喝个痛快,可是现在让我在这里闲坐着干什么?”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於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 4 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从这骗取酒肉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他滑稽多智、放荡不羁的一面。不但是人,就连鬼神也不放在眼中。
天地为房屋,屋宇为衣裤
刘伶是个醉鬼,他的思想接近庄子。刘伶经常沈湎於酒中,无视礼仪,任性胡为。从嵇康、阮籍那裏学到一些皮毛,放荡荒唐、玩世不恭者有之,学识胆量皆无,终日醉醺醺。他好赤裸身体,时常在家裏脱光了衣服饮酒。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任诞篇.6】 (客人进屋找他,假如有人来讥讽他,刘伶大言不惭,他就傲然地说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内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麼要钻进我的裤裆裏来?」)此外他更将这种境地,表现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酒德颂》中。
六、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阮咸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醉卧琵琶马上催的说法。近代中国的发展的中乐团中,阮咸类乐器有中阮、大阮。作为弹拨乐器中的中音声部。
七、王戎(234—305)
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神童——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4】 王戎在晋代以孝而闻名。武帝朝时为母守孝,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扶拐杖。而中书令和峤在同时遭父丧,虽然寝苫食粥,但哀毁不过礼,气色不衰。时人称“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王戎为人贪婪,多购置园田水碓,大事聚敛。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但出钱赎回。王戎经常手执牙筹计算自己的财产,日夜不辍。但又十分俭啬。自己坐拥万贯家财却不愿花钱养护身体。家中有棵很好的李子树,王戎常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把李子的核钻掉。王戎把女儿嫁给裴頠时,裴頠夫妇借了数万钱,很久都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就会脸色不悦。直到女儿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他一件单衣,完婚后却又要了回来。
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只好听之任之( 当时有种称谓叫“卿”,是长辈对晚辈的昵称,就像现在父亲称儿子“小子”一样。王戎的夫人就常称王戎为“卿”,弄得王戎很是不满。有一天,王夫人又称他“卿”,王戎就对夫人说:“女的称自己的丈夫为‘卿’,不合乎礼节,是对我的不尊重。以后别这样了,啊?”不料王戎话音刚落,王夫人就噼里啪啦地数落开了:“我亲卿爱卿,所以才称卿为卿。我不对卿称卿,谁该对卿称卿?王戎无可奈何,从此就听任妻子称自己为“卿”了。如今,这“卿卿我我”便成了男女恩爱的象征。)(据《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竹林七贤的故事(精品多篇)范文。